——写在《文坛风云录》一书即将问世时 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写日记,在初中偶尔写,到了上师范学校读中文班时,就天天写日记了,一直写了半个多世纪。在少年和青年时代,我在我的日记本的扉页上常常自题两句话:“假如你对生活热爱,就不该让一天的日记空白!”以勉励自己把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下来。非常感谢于晓明先生和于志斌先生,热情邀约我参加到海天出版社编辑的一套日记丛书中来,我的这本《文坛风云录》,是1975年至1982年间我在中国社会特别转折时期,对文坛一些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扫描,校阅此书时,重读其中对浩然、徐迟、刘白羽、臧克家、艾青、贺敬之、魏巍、张光年、李瑛、袁鹰、张志民、方冰、雷抒雁等诸多作家与诗人的记述,他们的音容笑貎便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,那个难忘年代文坛的模样,被我不经意地刻录下来。我想,这就是日记的作用和魅力吧。
此书摘录的是30年前的部分日记。这之后的30年间,随着我视野的开阔、阅历的增长、交际的扩大和思考的深入,我的日记更有大量对文坛人物和事件愈加丰富的记录,如果有时间和精力,我将陆续把它们再行整理,继续公之于世。我觉得写日记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,写日记的时刻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刻之一。
我把我的日记看作是自己的生存记号。值得庆幸的是,半个多世纪以来,我把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下来了,这才有200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、408万字、记录46年生涯的《胡世宗日记》出版。它问世后,得到文学界、评论界、新闻界、日记人和广大读者的支持、鼓励和称赞,谓之为“生命的长征”、“文坛的瑰宝”。
报刊上对《胡世宗日记》的评论文章达26万字之多。央视及凤凰卫视的“鲁豫有约”都作过专题报道。我在把《胡世宗日记》赠送亲朋好友时,常在扉页上写一句:“岁月流逝,记忆永存”的话,这是我由衷的感言。我在整理阅读自己200多个日记本留下的大量手写文字时,竟有重活一遍的感觉,许多消失于岁月烟尘中的故人往事,都清晰地重新呈现,自己在学校的生活,在军营的成长,在文坛的见闻,及家庭每个成员的成长趣事,都历历在目。
这使我不能不感叹日记的神奇,不能不从内心涌出对日记的感激之情。从1996年开始,我即用五笔字型方法把日记打入电脑,并且始终未曾中断日记的写作。
我将把我的日记事业进行到底,直到我真的敲不动键盘为止。最后,我要大声地、真诚地、N次地呼喊:“感——谢——日——记!” 2012年国庆佳节于沈阳寓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