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

读书志第一千四百二十一部•《医贯》

读书志第一千四百二十一部·《医贯》 《医贯》,中医命门学说医论专著。六卷。明赵献可撰,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)。赵献可,字养葵,生卒年代不详。

明代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赵氏精通《周
易》,学术思想推崇薛已,其突出成就是发挥了命门学说。本书以保养“命门之火”观点,贯穿于养生、防病及医疗等各个论题之中,故名之为《医贯》。书中赵氏倡“命门之火”为人身之根本理论,对命门的概念、部位、性质、作用、病机、治则及方药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和发挥。

赵氏认为命门位于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,为人身之太极,命门内含真水、真火应维持平衡,命门之火需肾水以涵养,从而强调了命门之火的重要性。在治疗上,则强调阴阳兼顾,宜补水配火和水中补火,并盛赞六味、八味二方为补益水火之良方。

赵氏的命门学说,为历代有关命门论述的较为完整的理论认识,故对后世影响颇大。本书卷一,包括玄元肤论、《内经》十二官论、阴阳论、五行论;卷二为主客辨疑,论及中风、伤寒、温病、郁病;卷三为绛雪丹书,论及血证;卷四至卷五,为先天要论,主要论述六味丸、八味丸的组成与应用,以及滋阴降火论、相火龙雷论、阴虚发热论等文章,并论及痰、咳、吐血、喘、消渴、泻利、梦遗等病证;卷六为后天要论,主要论述补中益气汤及伤食、疟、利等病证。

本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,明末清初之高鼓峰、吕留良、董废翁等医家,均宗赵氏理论,临证亦多从调补真阴真阳入手。清代医家李中梓,重视肾命学说,亦渊源于赵氏理论,其所撰《石室秘录》中的“论命门”专篇,即是在赵氏命门说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而成。

评:“命门之火”人之根,养生防治在命门。真水真火持平衡,阴阳兼顾利身心。补益水火六八味,补中益气汤亦神。肾命学说源于赵,命门学说系统论。

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